拆解BOSE qc30主動降噪耳機—探索標桿如何養成發表時間:2018-08-17 10:36 提到降噪耳機,我們馬上會想到bose,而在bose的產品序列中,QC30無疑是無線入耳式的旗艦產品,上市2年多的時間,直到今天依然能夠保持價格堅挺,足以驗證QC30強大的產品力。 開箱 QC30整個包裝都要比QC20大幾號,而且入手很沉。本身設備并未增加重量的情況下,紙盒的做工更考究了,這也符合它旗艦的身份。 打開包裝耳機本體直接呈現。 整個耳機的手感非常順滑。項圈使用的是親膚材料,防滑而且柔軟。項圈比較厚實,各種扭曲也不擔心折斷。 耳套是bose自家的傳家寶--鯊魚鰭耳套,耳套采用雙色設計,內部的白色部分具有較強的韌性,能起到支撐整個耳機套不變形的作用。隨機附送3個尺寸,總有一款能讓耳朵找到舒適的體位。 附送的便攜包,體積較大,但好在夠扁平,還是比較方便。 耳機的實際體驗,我就不再贅述,這款耳機上市時間已經不短,各種測評已經很豐富。我們直接上干貨,開拆。 拆機 首先耳機的部分,拆解過程不太復雜,因為密封膠密閉效果很好,避免暴力拆解損壞內部,(畢竟老板的錢也不是大風掛來的)拆解前我們先上了小膠錘,一頓溫柔的敲擊,再上刀片。 耳機內側的凸起結構方便掛住鯊魚鰭耳套。 耳機背面上下2個小孔分別是 上導氣孔,下降噪麥,(通話麥在右側耳機下方)。 耳機出音口有尼龍濾膜。 通過敲擊后耳機殼會輕微變形致開膠縫隙。 拆除白色的導音軌與紅色導音軌組合,導音軌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導音軌將內部的多余氣流排向外部,減少腔體內不必要的氣流共振,并對耳機的主動提升有一定的效果,減少了高頻降噪可能會引起的“增噪”。 Bose QC30采用的是降噪駐極體電容咪,前饋+后饋混合降噪方案,進一步提升降噪效果。 Φ14.8 mm較大口徑喇叭,有效提升中低頻的聲學和相位的穩定性,并且音膜采用復合材質,在聲音的整體質感上有很大的改善,各個頻段的細節表現特別突出低音多而不混,下潛有力,中音醇厚,高頻清晰透亮。 線控的部分背面是NFC感應區域。 側面是降噪級別調節按鈕。 正面是音量調節鍵和多功能按鈕。 打開外殼后可以看到一圈密封防水膠。 線控主板包括了NFC處理芯片和一些按鍵邏輯控制電路。 頸環內側是電源開關鍵以及藍牙、電源指示燈。 外側是micro USB接口。 耳機頸環右邊是降噪、藍牙電路板。 藍牙芯片使用CSR8670方案,藍牙天線類似于棒狀天線,兩顆絲印為“71158BCBZ”降噪處理芯片,PCB之間使用FPC線互聯,充電采用micro USB接口進行充電。 耳機頸環的左邊是雙異性電池 250毫安(為了配合弧度電池分兩塊中間電線連接)。 電池一側比較重也驗證了“佩戴時頸環經常會往左邊歪”的現象。 大功告成,最后按慣例來張全家福 總結 優點 降噪效果非常好,BOSE的音質在藍牙耳機中也屬于中上水平,10個小時的續航完全滿足日常通勤需求,還有自動休眠功能,可以連接多個終端通過APP隨意切換,項圈能保證重量均衡不偏移耳機位置。 缺點 降噪雖然有分級,但是沒有一鍵開關切換,最弱降噪實際也開著降噪。類膚質材質雖然舒適,但是并不能杜絕汗液侵蝕的風險,項圈設計也不適合運動跑步。micro USB充電口防塵塞頻繁使用有斷裂的風險。 綜合評價 盡管存在一些缺點,比如價格偏高,但QC30確實達到了非常好的降噪效果,屬于一款適合日常通勤降噪的的便攜式降噪耳機。 |